根據國語發音辨識(入)聲
http://www.525.idv.tw/bbs/cgi-bin/topic.cgi?forum=48&topic=10&show=25
根據國語發音辨識(入)聲 浮雲編寫
漢音(閩、客、廣)三種地方用語,仍完整保留傳統漢音,中國文字計分成(平、上、去、入)四聲,再細分陰陽,即所謂的【八音】=(陰陽平音、陰陽上音、陰陽去音、陰陽入音),而用今之國語發音,只能得到(陰陽平音、上音、陰陽去音)計五音而已,至少缺入音(陰陽)和(上聲之陰陽其一),故用當今國語寫【近體詩】,常有平仄不正確、押韻不正確的困擾。
例如:「低滴,扶伏,枯哭,欺七,希吸,鴉鴨」若用國語發音,很難分別這些字那些字是(平)音,那些字是(仄)音? 然而用漢音的發音,很容易即可知其平仄之區別(詳見底下各字之區別).
低=上平聲,八齊(平)
滴=入聲,十二錫(仄)
扶=上平聲,七虞(平)
伏=去聲,二十六宥(仄) 或 入聲,一屋(仄)
欺=上平聲,四支(平)
七=入聲,四質(仄)
希=上平聲,五微(平)
吸=入聲,十四緝(仄)
鴉=下平聲,六麻(平)
鴨=入聲,十七洽(仄)
今天我們若以國語的發音觀念,想作近體詩,至少得把入聲字找出,因為國語音中,【入聲】中是分佈在【平、上、去】中,而入聲在詩韻中是屬仄音,國語音若依第一二三四聲來定大約平仄,類似剛的舉例「低滴,扶伏,枯哭,欺七,希吸,鴉鴨」,國語第一聲的字,是有平有仄的,故需把(入聲)挑出來,否則,用國語發音要準確弄清(平、仄)似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師大教授陳新雄的研究,引用其報告如下:(浮雲註:這一篇報告有多人引用,皆是根據陳新雄教授的研究報告)
(一):凡ㄅ、ㄉ、ㄍ、ㄐ、ㄓ、ㄗ六母的第二聲字,都是古入聲字。例如:
ㄅ:拔、跋、白、帛、薄、博、勃、柏、泊、伯、駁、箔、白、荸、脖、蔔、渤、鋍、別、蹩、蟞……
ㄉ:答、達、靼、韃、怛、得、德、迪、敵、笛、滌、嫡、鏑、糴、篴、覿、翟、疊、跌、迭、碟、牒、蝶、鰈、喋、瓞、絰、耋、堞、蜨、諜、昳、蹀、楪、跕、峌、褋……
ㄍ:隔、格、閣、革、蛤、鎘、葛、閤、膈、骼、搿、獦、轕、塥、輵、郃、國、摑、幗、虢、馘、漍……
ㄐ:及、集、即、急、擊、極、籍、吉、級、疾、寂、輯、汲、楫、嫉、藉、殛、笈、脊、棘、瘠、鶺、岌、姞、夾、頰、莢、戛、蛺、郟、筴、鋏、舺、絕、節、結、截、傑、捷、杰、劫、詰、擷、潔、桔、訐、竭、桀、婕、睫、碣、絜、櫛……
ㄓ:執、值、質、職、直、植、擲、侄、殖、躑、蹠、擿、竹、逐、築、燭、筑、竺、朮、蠋、躅、輒、折、晢、懾、哲、摘、磔、謫、轍、褶、酌、濁、濯、拙、擢、灼、卓、啄、茁、琢、鐲、斲、斫、焯……
ㄗ:雜、砸、鑿、則、澤、擇、責、幘、窄、賊、足、族、卒、崒、昨……
(二):凡ㄉ、ㄊ、ㄌ、ㄗ、ㄘ、ㄙ等六母跟韻母ㄜ結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例如:ㄉㄜ:德、得……
ㄊㄜ:特、忒、慝、忑、螣、鋱……
ㄌㄜ:樂、勒、肋、垃、埒、捋、仂、扐、泐……
ㄗㄜ:則、擇、責、澤、幘、嘖、窄、賊、笮、賾、迮、崱、舴、仄、昃、側……
ㄘㄜ:測、側、策、冊、廁、惻、粣、筴……
ㄙㄜ:色、塞、瑟、澀、嗇、穡、濇、圾、璱、銫……
(三):凡ㄎ、ㄓ、ㄔ、ㄕ、ㄖ五母與韻母ㄨㄛ拼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例如:ㄎㄨㄛ:擴、闊、廓、括、鞹、姡……
ㄓㄨㄛ:桌、捉、涿、焯、棹、拙、擢、卓、酌、茁、濯、濁、灼、啄、倬、琢、鐲、斲、斫、梲、棳、踔、斮、蝃……
ㄔㄨㄛ:戳、齪、啜、綽、輟、歠、醊、娖、婼……
ㄕㄨㄛ:說、朔、碩、鑠、爍、妁、槊、欶、搠、率、蟀、箾、勺…
ㄖㄨㄛ:若、弱、箬、鄀、篛、爇……
(四):凡ㄅ、ㄆ、ㄇ、ㄉ、ㄊ、ㄋ、ㄌ七母跟韻母ㄧㄝ拼合時,無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只有「爹」字例外。例如:
ㄅㄧㄝ:鱉、憋、虌、別、蹩、癟、彆……
ㄆㄧㄝ:撇、瞥……
ㄇㄧㄝ:滅、蔑、篾、衊、蠛……
ㄉㄧㄝ:鰈、諜、疊、跌、迭、碟、牒、喋、蝶、耋、垤、絰、昳、瓞、蹀、堞……
ㄊㄧㄝ:貼、帖、怗、鐵……
ㄋㄧㄝ:捏、聶、涅、孽、躡、嚙、齧、闑、鑷、隉、臬、鎳、蘗…
ㄌㄧㄝ:烈、獵、裂、列、劣、冽、躐、鬣、茢、捩……
(五):凡ㄉ、ㄍ、ㄏ、ㄗ、ㄙ五母與韻母ㄟ拼合時,不論國音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例如:ㄉㄟ:得……
ㄍㄟ:給……
ㄏㄟ:黑嘿……
ㄗㄟ:賊……
ㄙㄟ:
(六):凡聲母ㄈ,跟韻母ㄚ、ㄛ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例如:ㄈㄚ:發、伐、瞂、乏、筏、閥、罰、砝、髮、琺……
ㄈㄛ:佛、坲……
(七):凡讀ㄩㄝ韻母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只有「瘸、靴」二字例外。例如:ㄩㄝ:約、曰、噦、箹、月、閱、越、樂、岳、躍、悅、戉、嶽、粵鉞、刖、瀹、籥、樾、爚、礿、禴、軏、龠、玥、泧、鸑、鈅、狘、耀、曜、藥、樂、鑰、說……
ㄋㄩㄝ:虐、謔、瘧……
ㄌㄩㄝ:略、掠、鋝、撂
ㄐㄩㄝ:撅、噘、絕、決、覺、掘、訣、爵、厥、譎、堀、崛、攫、蕨、蹶、獗、抉、矍、觖、玨、橛、爝、玦、屩、臄、孓、觼、蕝、躩、戄、桷、潏、鴃、趹、鱖、貜、鐍、钁、嚼、蠼、鈌……
ㄑㄩㄝ:缺、蒛、闕、卻、確、雀、榷、怯、鵲、搉、闋、愨、埆、确、碻、礐、皵、碏、硞、毃、恪、殼……
ㄒㄩㄝ:薛、學、穴、削、血、雪、鱈、岤、泬……
(八):一字有兩讀,讀音為開尾韻(即以下主要元音收尾的韻母),語音讀ㄧ或ㄨ韻尾的,也是古入聲字。(浮雲註: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並沒引用這一項)
例如:
讀音為ㄜ,語音為ㄞ的:色冊摘宅翟窄擇塞...
讀音為ㄛ,語音為ㄞ的:白柏伯麥陌脈...
讀音為ㄛ,語音為ㄟ的:北沒...
讀音為ㄛ,語音為ㄠ的:薄剝摸..
讀音為ㄨㄛ,語音為ㄠ的:焰落酪著杓鑿..
讀音為ㄨ,語音為ㄡ的:肉粥軸舳妯熟..
讀音為ㄨ,語音為ㄧㄡ的:六陸..
讀音為ㄩㄝ,語音為ㄠ的:藥瘧鑰嚼覺腳角削學..
根據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入聲字,都可從國語的讀者來加以辨別,能夠如此,那麼對於古典詩中的平仄格律,自然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