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秋雁 於 2018-5-12 18:08 編輯
《康熙字典》之錯謬(1)
李祥立
《康熙字典》自刊行以來,不斷被學者發現其於釋義、注音、引文等處,錯謬頗多。例如:對“介”字之釋義中,就有六處引文錯誤。中華書局1915年出版由陸費逵、歐陽溥存等人編著之《中華大字典》臚列出《康熙字典》五大缺點,其中之一即謂其訛誤甚多,該書編撰之目的即欲糾正《康熙字典》之錯誤,彌補其不足。其實早於道光年間,清宣宗已因傳聞而命王引之作校訂,編成《康熙字典考證》十二卷。
蔡鴻光《陳廷敬與康熙字典同體字之評述》:“道光七年(1827AD)清宣宗敕命王引之校訂《康熙字典》,前後有五年(道光七年至十一年),遂編成《康熙字典考證》十二卷,凡訂定失誤者有2588 條。日人渡部溫以七年之力,重新校訂《康熙字典》,訂誤有四千條,考異有一千九百三十餘條,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AD,日本明治十八年),寫成《訂定康熙字典》一書。”
虞萬里《康熙字典總閲官、纂修官行歷考實》:“王引之《康熙字典考證》改正2588 條,筆者取與渡部溫書校核,互有漏略。而桂未辛《校正增注康熙字典序例》(1951 年排印本)云,其未見王氏《考證》而校核出《康熙字典》之誤達9000 餘條。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訂正音讀訛誤5200 條,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訂正5930 條(豬野中行《標注訂正康熙字典序》謂“凡考異1930 餘,訂誤4000,補前人之缺”),加之日本都賀庭鍾、都賀枚春《康熙字典琢屑》等所舉,上一世紀數十篇論文所指,即使删去重複,保守估計也有一萬幾千條。”
有部分《康熙字典》之反切錯誤源自《廣韻》和《集韻》(這兩本書的錯謬處,分別已在今人周祖謨《廣韻校本》和黃侃《集韻聲類表》中作出糾正)。至於源自其所引之其他韻書者則更多了。在加注直音方面,亦有不少錯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康熙字典》之直音大都是字典編者加上去的。這樣做,常常使直音與反切發生矛盾。其實要注出正確的直音並不難,只要在該字所在的小韻中任選一個同音字注上就是了。但是,《康熙字典》編者偏要自作聰明,隨便注上一個他們認為同音的字。由於缺乏音韻知識,就不免出錯了。”
筆者就手頭資料舉出部分《康熙字典》訛誤之例子如下:
1. 子集上一部一字:《廣韻》、《韻會》於悉切,《集韻》益悉切,並漪入聲。(按:當為“因入聲”)
2. 子集上一部上字:又協矢忍切,音審。(按:“忍”是軫韻字,“審”是寢韻字,不合)
3. 子集中人部便字:又卽也,輒也。《莊子•達生篇》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按:“便”雖可用作“即”或“輒”,但所引之例不合。成玄英疏“津人操舟,甚有方便。”可見在這裡“便”是“方便”,亦即便捷、熟練的意思,非作“即”或“輒”解)
4. 丑集上口部單字釋文:《揚雄•甘泉賦》單倦垣兮。(按:原文應為“單埢垣兮”)
5. 寅集中山部嶱字:又按玉篇,嶱同嵑。而揚賦嶱嵑字連用,又似非同音者。(按:“揚賦”應改為“張賦”,指的應是張衡《南都賦》)
6. 辰集中木部杼字:《詩•小雅》大東小東,杼柚其空。(按:原文應為“小東大東”)
7. 辰集中木部檄字:又櫂直上也。《爾雅•釋木》無枝爲檄。(按:《爾雅》註原文應為“檄櫂直上”)
8. 辰集下毛部氈字:《周禮•天官•掌皮》秋斂皮,冬斂革,共其毳皮爲氈。(按:原文應為“秋斂皮,冬斂革,共其毳毛爲氈”)
9. 巳集中火部燾字:《廣韻》胡到切。(按:應為“《廣韻》徒到切”。《廣韻》徒到切這個小韻正巧排在胡到切的小韻後面,所以被《康熙字典》編者看錯了)
10. 未集上米部粢字:《說文》本作齋。(按:原文應從齊從禾,非“齋”字)
11. 未集中糸部纓字:《集韻》渠成切。(按:應為“《集韻》伊盈切”。《集韻》伊盈切這個小韻正巧排在渠成切的小韻後面,所以被《康熙字典》編者看錯了)
12. 未集下舌部舒字釋文:又《韻補》叶商支切,音詩。《越采葛婦歌》增封益地賜羽奇,几杖茵蓐諸侯儀。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不能移。(按:商支不切詩,“舒”字非韻,協音“詩”亦不能韻“奇、儀、移”)
13. 未集下肉部胂字:《集韻》外人切,音申。(按:應為“升人切”之誤)
14. 未集下臼部舋字:《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倚仡奮舋而軒鬐。(按:原文應為“仡奮舋而軒鬐”。)
15. 酉集下辵部邅字:《楚辭•九諫》蹇邅迴而不能行。(按:原句實出自《楚辭•哀時命》,非出自《楚辭•九諫》)
16. 酉集下酉部釁字:《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武庫。(按:原文應為“車甲衅而藏之府庫”)
17. 戌集下風部風字:又協孚金切,音分。(按:“孚”是敷母字,“分”是非母字,不合。又“金”是侵韻字,“分”是“文”韻字,大不合)
18. 亥集上馬部驨字:《爾雅•釋獸》驨如馬一角,似鹿不角者騏。(按:原文實為“驨如馬一角,不角者騏”,無“似鹿”二字。郭註:“元康八年,九真郡獵得一獸,大如馬,一角,角如鹿茸,此即驨也。”)
19. 亥集下齊部齎字:《周禮•天官•外府》齎賜與之財用。(按:編者斷句錯誤,“齎”字不屬此句,應屬上句,該句為“共其財用之幣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