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找回密碼
 申請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791|回復: 1

  [複製鏈接]
秋雁 發表於 2016-9-5 18:01: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匪”字在《詩經》中,常見有三義:
1.        假借為“非”。如:“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衛風•木瓜》)
2.        通“斐”。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衛風•淇奧》),其中“有匪”即“匪匪”,亦即“斐斐”。斐斐:有文采的樣子。
3.        通“彼”。如:“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詩•檜風•匪風》)

“匪”在古文中通“彼”,是有考究的。按古音學理論,唐以前無輕唇音,今天子音為f的字,在當時屬子音為p,b的字,如梵文buddha在當時譯音為“佛陀”或“浮屠”等,因爲唐以前“佛”與“浮”不是發f音而是發b音的。又例如: “飛”、“肥”在南方的一些方言(如:汕頭語)中仍保留發p的音(見陳新雄《古音學發微》),又如:番禺的“番”,在今天還保存着古音(讀如“潘”,發p音)。由此可推知,“匪”(今天發f音)的古音為“彼”(發b音),故“匪”在古代通“彼”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推測,在上述“匪”之三義中,當時“匪”都是發b音的。

除在《詩經》所見之義外,“匪”還可通“菲”(作微薄解)。如:匪薄(菲薄;淺陋)、匪儀(菲薄的禮物)。“匪”又可通“分”(平聲)。如:“八曰匪頒之式”(《周禮•天官•大宰》)。“匪”又是“篚” (盛物之器)的本字。如:“共設匪甕之禮”(《周禮•肆師》)。“匪”字在今天最常見的解釋是強盜。如:“盜匪”、“匪徒”。
魯筆 發表於 2017-11-12 16:29: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魯筆 於 2017-11-17 03:06 編輯

少補 :

老而不死祝為賊. 網上解釋與四十幾年前一中文教授級我老師全不同.
吾師解 : 家有老人.晚輩須常近身看守.故視為賊.
此"賊"非真盜賊.更非真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GMT+8, 2024-9-8 1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