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找回密碼
 申請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707|回復: 21

「个園」的「个」是「個」還是「竹」

[複製鏈接]
任風塵 發表於 2011-7-12 12:56: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任風塵 於 2011-7-12 13:44 編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申請註冊

x
魯筆 發表於 2011-7-13 18:33:05 | 顯示全部樓層
任風塵 發表於 2011-7-12 12:56



    辛苦
任版!!謝謝
任版!!見面再請教!!
上善若水 發表於 2011-10-27 00: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各位老師都是學識淵博的鴻儒
晚輩學習了
秋雁 發表於 2012-6-22 12: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任兄考證,非常詳盡,想亦是園主本意,然張仁青《歷代駢文選》(台灣師範大學出版)第79頁注釋中有云:「介與个通」,一介即一個也,引申為細小之義。依此引申,則「个園」釋為「小園」(當時社會,一介鹽商,建如此宏偉花園,實在不敢鋪張,怕被人參一本,故謙稱小花園,亦有可能),似亦未嘗不可,如此解釋,則唸作 “個園”, 似亦可通也。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2 17:37:04 | 顯示全部樓層
拙言塗鴉,拾人牙慧,慚愧!多蒙秋雁文士補陋。
補言:上古文字,未及今廣,多有假借。枚不勝舉。「个」可通「介」,上已引文!
唯每有囫圇者,未予分清所謂可通之義!須知「个」可為「介」,但「介」並不是「个」。如:「仿佛」可通「彷彿」,但「彿」並不可是「佛」,「彷」可作「徬」,而「徬」並不能「彷」。當假借後用字,就是託字之原音原義。如:「彷徨」讀音不再是(仿皇)而是(旁皇)。此為單向通也!即「个」通「介」字時,這個「个」就是「介」字,音就是「介」,義亦是「介」,不能再是(個)讀(個)義。       愚叟 一管之見,祈垂導也。
魯筆 發表於 2012-7-3 13:30:42 | 顯示全部樓層
都很值得學習!!
秋雁 發表於 2012-7-4 11:47:11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 任詞長的詳細解説,更難得的是,任詞長不厭其煩,把古字資料製成圖片貼出,所費時閒、心力都不少,實在令人欽佩!
閣下旁徵博引,有自己的結論,不算拾人牙慧也。
在下於上文所引,乃編者(張仁青)對「襃采一介」中「一介」的注釋,全文如下:「介與个通,一介即一個也,引申為細小之義。」此引申最主要是因爲「一个」有「一個」的含義,否則編者不必提出「介」通「个」,並由此而引申為「有細小之義」。根據 閣下所擧的一些書中所述,「个」的本音為「個」,故在下認爲「个園」可讀「個園」,當然,讀「介園」亦未嘗不可,但在下覺得,讀「個園」比讀「介園」好一些,因「个」本就有「個」的含義,在「个園」這一詞上,「个」不必視爲「介」的借用字(上面提出「一介」之注釋,主要是採其説明:「个」有「個」的意思,並可引伸為有細小之義而已。)再者,在下再翻閲《說文解字》,找不到「个」字,但有載入「介」和「箇」,「箇」下的解釋:竹枚也(語譯為:竹一枚),從竹,固聲;古賀切(讀「個」),但「介」字下無此義,益增在下之信念。在下猜測:許慎亦認爲「个」字乃「箇」字的前身,方有此解釋也。當然,在下也注意到,閣下在上面所擧的一些書中,有認爲「个」與「箇」不同者,此屬不同意見也,就如對《大學》中「親民」一詞,向來有兩種讀法,有謂「親」與「新」二字,古人常常通用,故「親」應為「新」,並讀為「新」(程頤),但亦有不同意者,亦屬不同意見也,此等例子頗多。在下猜測:園主在園名及對聯中所用的「个」,心中實為「箇」也。
在下理解所謂「A通B」,通常是指對某項解釋而言,並非在所有解釋上兩字都可相通也。「介」與「个」通,是指當解釋為「一個」時,並且在此項解釋下,「介」與「个」都可以引申為「有細小之義」。據此引申,在下才敢以「小園」之義試釋之(當然,園主在這詞中一定還隱含有竹園之義)。
當然,張仁青的説法,亦未必百分百正確,可以探討。
至於「幹園」的讀法,閣下亦提供了充分的理據。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4 15:02:10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文兄賜言,說實話,君從事教育多年,愚叟山野,閉門造車!實乃班門弄斧之莽。慚愧!唯於學術而言,圖剖所惑。未嘗不是充實。究愚亦無足證,以知其園、主人翁之所意!讀「個」讀「幹」讀「竹」,任循各人手中所據而解讀可也。
唯在解讀前題,愚見:就應先弄清字本,斷不能某字在假通另字時,讀音保留,意思卻他屬,或意思保留,讀音他屬。這就是後來出現很多謬誤的原因!舉例:本地柿山哪吒廟,有前人於檐下書匾「哪咤廟」三字,至今仍存。然「哪咤」又豈是「哪吒」!
而於「叱咤」就可「叱吒」,但前題這個「吒」,於此不再是讀(渣),是要遵「咤」讀(炸),義並隨「咤」釋。唯時人每將此句讀回本音,作(斥渣),更迭懶音為(斥測),愈去愈遠!若連字之音、義定位,未能確立,很難循原本理解去尋根究柢矣!
秋雁 發表於 2012-7-5 12: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秋雁 於 2012-7-5 12:37 編輯

經再三思考,在下認爲,讀作「介園」,有更多不妥處。因「介」通「个」,似乎僅在「一介」這詞中通用,非在其他場合相通,且「介」字尚有其他解釋,例如在《詩經》中常有出現「介福」一詞,意謂大福,因此「个園」實不應釋為「介園」也。讀「個」或讀「幹」較好。
秋雁 發表於 2012-7-5 12:24:09 | 顯示全部樓層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4 15:02
多謝文兄賜言,說實話,君從事教育多年,愚叟山野,閉門造車!實乃班門弄斧之莽。慚愧!唯於學術而言,圖剖 ...

任兄太客氣了!閣下是粵方言學專家,在下從與 閣下的談話中和從 閣下的論述中也學習到不少知識。

任兄所言甚是。
秋雁 發表於 2012-7-5 12:55:43 | 顯示全部樓層
題外話:有時會以訛傳訛,後習非成是。在下有懷疑:在「一介」這詞中,學者常引「介」通「个」(有詞典甚至說在「一介」這詞中,「介」通「個」),則「一介武夫」似應讀作「一個武夫」為是,但似乎大家都讀「一介武夫」,真不知誰是誰非。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5 15:01: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風塵 於 2012-7-5 15:03 編輯

問題所在,就是大多數人都混淆了之所謂:字的(互通)(共通)(通假)!
姑妄恣言,相信秋雁兄,到現在,尚未弄通。
所謂可通字,是指某字可作某字用時。如:「只」可作「隻」,當只作隻時,「只」已不是只字,是為「隻」字,其讀音是為(脊),義亦「隻」解。當下牠已沒有了「只」的身分了。
但時人每就將通假字或互通字在更易後,未能把原字身分切割,故就出現解繹及讀音之狐也!
「个」通「介」時,這個「个」就代表是「介」字。相反;「介」通「个」時,同樣「介」的身分就祇得是「个」,當下,已不能再有原本的身影存在!
而「一个」「一介」本就屬兩個辭組。
語有過之,祈宥包涵!
秋雁 發表於 2012-7-6 11:48:28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主要問題是在「襃采一介」或「一介武夫」等詞中,很多書和詞典都說在這裡「介」通「个」或「介」通「個」,則按詞長所言: “「介」通「个」時,同樣「介」的身分就祇得是「个」”,則「襃采一介」或「一介武夫」,身分就是「襃采一个」和「一个武夫」(或「襃采一個」和「一個武夫」)了。如果 “「一个」「一介」本就屬兩個辭組”,那又怎麼說「介」通「个」或「介」通「個」呢?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6 16:28: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風塵 於 2012-7-6 16:36 編輯

秋雁兄至今尚未能分清所謂互通含意!!都怪余之筆禿,佶屈聱牙!難於解領?抱歉!

介《廣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際也。《易繫辭》憂悔吝者存介乎。《傳》介謂辨別之端。《左傳襄九年》介居二大國之間。
又助也。《詩豳風》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又大也。《詩小雅》良之聽之,介爾景福。
又《爾雅釋詁》介,善也。
又因也。《左傳僖七年》求介於大國。又《文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史記魯仲連傳》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孔叢子難訓》子上曰:士無介不見。
又《揚子方言》介,特也。物無耦曰特,獸無耦曰介。
又小也《揚子法言》升東嶽而知眾山之峛崺也,況介丘乎。
又間廁也。古者主有擯,客有介。《禮聘義》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
又隔也。《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註》介,隔也。迫近國之關。
又貴介。《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
又保介,農官之副。《詩周頌》嗟嗟保介。
又凡堅確不拔亦曰介。《易豫卦》介於石。《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又介介,猶耿耿也。《後漢馬援傳》介介獨惡是耳。
又側畔也。《楚辭九章》悲江介之遺風。
又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
又兵甲也。《禮曲禮》介冑則有不可犯之色。
又水鱗甲亦曰鱗介。《禮月令》孟冬之月,其蟲介。
又《前漢五行志》春秋成公十六年雨木冰,或曰今之長老名木冰為木介,介者甲兵象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九年》介葛盧來朝。《註》介,東夷國。葛盧,名。   又姓,晉 介之推。
又與芥同。《前漢元后傳》遇共王甚厚,不以往事為纖介。
又叶  居吏切。音(記)《馬融長笛賦》激朗清厲,隨光之介也。牢剌拂戾,諸賁之氣也。
《說文)作爪,從人介於八之中。《正訛》爪,分畫也,限也。從人從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又畫也。畫部曰。畫,畍也。按畍也當是本作介也。介與畫互訓。田部畍字蓋後人增之耳。介畍古今字。分介則必有間。故介又訓間。禮擯介,左傳介人之寵皆其引申之義也。一則云介特,兩則云間介。人各守其所分也。此依韻會所引。

此處已明確說明;一夫曰一介,讀音就是(界)。故「一介武夫」,言(一界武夫)也。

待續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6 17:00: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任風塵 於 2012-7-6 17:02 編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申請註冊

x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6 17: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申請註冊

x
 樓主| 任風塵 發表於 2012-7-6 17:14:14 | 顯示全部樓層
更換新版面後,上字上相都甚困難,覆印字更不能全顯,上相又不可如以前之連貫多件!!!
秋雁 發表於 2012-7-8 10:3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秋雁 於 2012-7-8 10:45 編輯

謝謝 任兄詳盡指導!請恕在下愚昧,仍覺有可商榷處。
根據 閣下的結論:
此處已明確說明;一夫曰一介,讀音就是(界)。故「一介武夫」,言(一界武夫)也。故「襃采一介」之「介」是為「个」”,故音義皆為「个」也。
閣下既認爲「襃采一介」之「介」是為「个」,故音義皆為「个」,此説明在下前說之存疑處(「襃采一介」之「介」讀音似應為「个」)有一定理由根據,非純然囫圇吞棗也。
至於「一介武夫」中的「一介」,似應和「一介書生」中的「一介」同義。在下試擧兩部詞典的説法如下:
(一)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新詞典對「介」字的解釋如下(有十多項,僅列出與「一介」有關者):
第7項:通「個」。如:一介書生。
第11項:通「芥」。見「一介」。(無舉例)
又該詞典在「一介」條下之解釋為:(1)猶一個。亦含有藐小、微賤的意味。如一介書生。(2)“介”通“芥”,草芥。形容輕微,小量。
(二)網上百度詞典對「介」字的解釋如下(亦有多項,僅列出與「一介」有關者):
〈量〉1.  通“个”。如:一介书生;一介武夫。
請問 閣下:上述兩詞典都說一介書生的「介」通“個”(百度詞典是用簡體字的),除了字義方面,究竟讀音方面有沒有跟隨之意?閣下依什麽原則去判定該讀何音?
又閣下指出的 “一夫曰一介。《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所引例 “《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告於寡君”同時又在「个」字下出現, “《左傳襄八年》一介行李,即一个。”則對同一例,閣下在前說應讀「界」,在後說音義皆為「个」。

秋雁 發表於 2012-7-8 10: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經再三思考,在下反而覺得「襃采一介」的「介」字,似應讀「界」,作“少許”解(上述商務新詞典「一介」條下第(2)項之解釋,即在下認爲在此處應通「芥」,不通「个」,在下推翻張仁青的解釋),謂 “尚有受到人家少許嘉許採納之處”也。原句出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朓實庸流,行能無算,屬天地休明,山川受納,襃采一介,搜揚小善,故得捨耒場圃,奉筆兔園。”「襃采一介」與「搜揚小善」是排偶句,根據當時駢文作法特色,意義應相近,「襃」雖然可解作「儒生之裝束」(如:襃衣博帶),但此處不宜解作「儒生一个」也。
秋雁 發表於 2012-7-8 10:42:41 | 顯示全部樓層
又題外之題外話:
任兄所引「介」之義中一項:又大也。《詩小雅》良之聽之,介爾景福。(似應是:神之聼之,介爾景福。)
「介爾景福」出於《小雅-小明》和《大雅-既醉》。「介爾景福」的「介」字,似不作「大」解,「景」作「大」解,景福已是大福,此處「介」作「保佑」解(根據北京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詩經》注釋),或應作「助」解(在下個人的看法),全句謂“將會賜給你大的幸福”。
作「大」解的「介」,用於「介福」一詞,如《小雅-信南山》和《小雅-甫田》中都有「報以介福」句。任兄可能在忙中一時筆誤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GMT+8, 2024-9-8 1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