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找回密碼
 申請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1|回復: 2

有关竹子的传说

[複製鏈接]
蓝台 發表於 2009-12-10 14:51: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翠竹潇森,凤尾淡淡,风过龙吟细细。一直都很喜欢翠绿的竹子。源由是什么呢?应该是自己的一段古典情节吧。年少时,曾看电视剧《红楼梦》,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居住在潇湘馆中,在馆中周围,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些竹子把一个诺大的潇湘馆衬托的古意森森,清幽无比。黛玉就生活在这里面,闲时,翻书于翠竹下;惆怅时,无言独倚于竹子下,让思绪随风盘旋;思念宝玉或者小姐妹了,就移着清俊的身姿,袅袅穿梭于竹子之中........美则美也,奈何曹公笔下的翠竹,更多了几分感伤的神韵。黛玉名曰潇湘妃子,而古诗斑竹一枝千滴泪,却写尽了上古两个妃子思念舜帝而滴下的千年相思泪。书中黛玉一生还泪,莫不是和翠竹有关么?

  余非红学专家,不必深究此中关系。但竹子却依其高洁淡雅秉性深深吸引着千古人儿。郑板桥《题墨竹图》中,几笔看似率性的勾勒,却诠释了竹子雪压不倒,风吹不折而蕴深意于细细的叶,疏疏的节之中的气质。不是吗?风,霜,雪,雨这些自然界的元素,可以很轻松的摧毁很多柔弱的植被花草,然而,在翠竹面前,它们只能迂回怏怏而回。而竹子呢,依然茁壮的生长,绿绿的叶子依然随风霜而翩然起舞,一派超脱出世的样儿。难怪呵,和尚出生的朱元璋也在前朝写到: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这样的句子。 真真和板桥先生是异代知音了。

  少时,家中藏书甚丰,曾看过关于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记。书中记录下阳明公在青年时的一段故事:就是他端坐于庭院中,死死的看着前面的竹子,想从中格出世界的真理,最后晕倒在竹子面前,史称“王阳明七日格竹子”。为什么阳明公选择竹子作为格物致知的参照物呢?百年来,鲜有人求问。余闲时,常爱发古之幽思,就勉强得出结论吧。竹子在物种意象中,有空门遥寄远,不染世间尘的含蓄寓意。玄虚子在诗中写道:寒岩鸦秀无多种,惟有琅干过岁华。直节正当恬养素,虚心恰合道生涯。这些描写恰好说明了,在愿意脱离世间尘的人儿眼里,竹子是最好的寄托。在古代炼养法中,曾有养心纳气之说。你造意凝视青青的翠竹,想见空中的太和元气流下,运双目之灵光,吸竹中之清气,让它环绕与五际之中,涤内心之垢俗,久之,离仙不远也。

  余亦非仙家之人,够不到脱离俗世的念想。但可以学学苏轼的旷渺气度呵。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诗够浅显,也易学之。不过呢,是好几年的事情了。好几年前,读大学期间,曾在校外租房子,是在山上,我的房子前面就是一排排茂密的竹子,绿的可爱,茂密的让人感到踏实,很简单呵,夏天,用竹子来遮挡阳光。我调来一根长躺椅,着一件浅色的衬衫,然后,手里拿着一本法律书籍,仰在椅子上,背诵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应付开学后的考试。竹声,读书声,风声,偶然飞过的鸟声,构成了那段貌似美丽清幽的大学校外生活。只是啊,房东不太文雅,每到秋冬天,总要用刀砍下很多竹子,沙沙的,看的让人遗憾。几次,我问房东,砍它干嘛,房东说,竹子长的太高太密了,遮挡住阳光,院子就阴了。还有啊,砍下老去的竹子,新的竹子长的才更好啊。我一想,这应该是人为的新陈代谢了,只不过,看见被砍的竹子,心里总生出丝丝伤感,或许这就是想毕业后的去处,怕社会霜剑无情,人为的把自己摧毁吧,就像房东手上的砍刀,砍竹子时的情景。

  淡淡的幽思,青青的细竹,此刻在我心中晃动。为什么突然很怀念读书那段时光呢?怀念房屋前那排茂盛的竹林呢?原因啊,就是今天中午,我联络到读大学时,和我走的最近的一位朋友,那个时候他和我租房子在一起,我住南屋,他住北屋,每天,我们都要穿过竹林到学校去听课,然后,穿过竹林回来,偶而,彼此有空,就坐在竹林下,和一些朋友吹牛聊天。聊到尽头,但见禽鸟翩翩归来,极目外,兰云盘绕于碧空天际,此刻,早已忘却繁重的课业负担,肚中寡见的食堂油水,淡淡追女辛苦的感伤......往事多也,权作粗放的勾勒吧!联系到他时,彼此都很惊喜,多年没见了,只可惜他现在在外地办案,电话里无法多聊。但他说,回来后,咱们几个老朋友聚一聚。现在我在想啊,选什么地方呢?就选城中的“紫竹轩酒楼”吧,因为有竹字。
夢堂 發表於 2009-12-10 16: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書卷氣,無書呆氣,亦情亦理,文蘊詩意,甚好!

可是啊,“啊”、“呢”、“吧”、“嗎”之類多了些,喜歡讀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吧?
 樓主| 蓝台 發表於 2009-12-11 11:54:08 | 顯示全部樓層
[quote]有書卷氣,無書呆氣,亦情亦理,文蘊詩意,甚好!

可是啊,“啊”、“呢”、“吧”、“嗎”之類多了些,喜歡讀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吧?
夢堂 發表於 2009-12-10 16:02

------这些都是感叹词,表明一种温柔的情绪。

这篇是我2008年3月的写的,那个时候,心情很低婉,所以在行文中,多用了感叹词

朱自清的文章读过两篇《背影》和《荷塘月色》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GMT+8, 2024-9-8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