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找回密碼
 申請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leicheonglap

台灣28天生活體驗

[複製鏈接]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4-27 11:34:4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icheonglap 於 2010-4-29 10:54 編輯

南台灣的壁虎會叫

壁虎會叫?真的,南台灣的壁虎會叫。
這次我到台南市,重溫了兩種熟悉的聲音,其一是垃圾車沿街播放的鋼琴獨奏曲「少女的祈禱」,另一就是壁虎的叫聲。
從前,在全台灣的城、鄉、鎮,每逢垃圾車經過,車上都會用錄音帶播出「少女的祈禱」這曲子去提醒居民倒垃圾的時間到了,居民就會把一袋袋的垃圾拿出來,車上通常有兩位工作人員接過居民手中的垃圾,再丟向專載垃圾的車廂裡,現在台北市已經不再用這曲,但台南市仍然使用,此次再聽到,份外覺得親切。
台灣北部的壁虎和港澳所見的一樣,不會叫。但是有人告訴過我,從北向南越過中部某地方(好像是豐原),壁虎就會叫。我在南台灣的屏東市曾經住過兩年,當時住在較接近農田的小屋,多次親眼目睹過壁虎在叫,聲音有點兒像母雞叫,也有點兒像松鼠叫,不過聲音較小,但如在深夜,聽起來也滿響亮的。這次在台南市,住在親戚的家,雖然不靠近農田,但四周樹木、草地也不少。有一晚約在九時,當時我正在看書,一陣叫聲從屋角傳來。多麼熟悉的聲音!我馬上想起,是已經睽違了數十載的壁虎叫聲,立刻試圖找這隻小東西,但始終沒有找著。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4-29 10:50:56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101大樓

曾在空餘時間到過台北101大樓一趟。曾經號稱是世界第一高樓的101大樓位於台北市信義路五段,其大部份商場都在和大樓相接的附樓,賣的都是高檔貨品(有點像澳門美高梅賭場旁邊的那一家商場)。大樓的大部份樓層都屬於辦公樓(即我們所說的「寫字樓」),沒有甚麼看頭。若僅就商場而言,不論數目或熱鬧程度,其實都不如同樣位於信義路(三段)的幾家Sogo太平洋。
到大樓的觀景層參觀則要購票,票價是台幣300元(約等於澳門幣75元)。在101大樓附近,同樣是位於信義路五段的還有一間會展中心,筆者經過時發現中心內正在舉行兩類展覽,東翼是糕點烹焙和器具展(實際上是展銷),西翼則是電子產品展覽(展銷),每翼各自收取入場費,糕點展的入場費是台幣200元(約等於澳門幣50元),電子產品展的入場費是台幣150元(約等於澳門幣37元)。筆者發覺,購票內進的,竟然人山人海(同樣的展覽,這樣的收費,在澳門可能會變得門可羅雀)。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7 11:30:25 | 顯示全部樓層
台北市的幾座城樓

清光緒年間的台北府城有城牆圍着,設有五道城門管理居民進出,分別稱為東門(景福門),南門(麗正門),西門(寶成門),北門(承恩門)和小南門(重熙門),各有城樓襯托。其中南門是最為宏偉的,其名稱「麗正門」正反映了它是正門之意;北門則因其正對京城(北京),取名「承恩」有承接皇恩之意;小南門取名「重熙」有歌頌光輝盛世之意;西門則是當時最華麗之城門,取名「寶成」有寶物成就之意;東門之取名「景福」則引自詩經「以介景福」(見《楚茨》、《大田》、《早麓》、《行葦》和《潛》各篇)和「介爾景福」(見《既醉》和《小明》兩篇) 兩句,有大福之意。
梁啟超曾到過台北,並寫下《台北故城》一詩,詩中有「客心冷似秦時月,遙夜還臨景福門」(一本作“麗正門”)句。
而今西門城樓與絕大部份城牆已不存在,幸而其餘幾座城樓還保存完好(但也曾經過整修及部份改建,僅北門最能保持原貌)。原西門城樓位於現在「西門町」一帶之區域,亦是西門町名稱之來源,那兒現有捷運(地鐵)西門站。
現今之「總統府」就是位於這幾座城樓所圍之區域內(但不是正中央),其前身為「台灣總督府」,是日治時期所建,原址原為台北府衙(光緒期間),衙門之正面本為南向,日本侵佔台灣後,將府衙拆建成現今之模式,並改正面為東向(因日本在台灣之東),因而現在之總統府面向東門城樓。總統府前通往東門的大道原名東門街,後改為介壽路(引自詩經《載見》、《豳風》兩篇之「以介眉壽」句和上述之「以介景福」、「介爾景福」句襯合,隱含祝頌蔣介石萬壽無疆之意),現今名為凱達格蘭大道(名稱有紀念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人之意)。
這幾座大城樓所圍之地帶,長期以來都是台北市最繁華熱鬧的商業區。近期繁華地段逐漸東延,早已超越東門外,特別是沿着忠孝東路一帶,有後來居上之勢。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8 10:49:40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於我今次回台沒有攜帶照相機,特從以前攝得之照片中挑選幾張,貼上予大家一覽。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8 11:01:17 | 顯示全部樓層
攝於2008年6月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8 11: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icheonglap 於 2010-9-29 11:08 編輯

台北西門町(攝於2008年6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申請註冊

x
梦堂 發表於 2010-5-10 16:34:05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赏!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1 10:51: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icheonglap 於 2010-9-30 11:50 編輯


台北車站








台北車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申請註冊

x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1 10:53:25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 梦堂版主雅賞。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3 11:31:34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的台北市周界曾經過多次擴展,版圖擴大了很多,遠非當時的台北府城範圍可比。從今天的台北市街道圖可見,原來城牆所圍的區域,只佔今台北市的極小部份,這一部份現仍被稱作「城中區」。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4 11:07:14 | 顯示全部樓層
位於北門不遠處的台北火車站(簡稱台北車站,因火車站旁同時有去各地的長途巴士站和市內公車站,台北車站就是指那一帶範圍)位於交通要道,從60年代到80年代,幾乎所有台北市內的公車都經過台北車站(而且有不少路公車都以此為終點站),那時候每當筆者要乘公車到台北某處,都不用問人要乘坐那一路公車,先從最接近自己目前位置的公車站站牌上看有那一路公車會經台北車站,就先乘車到台北車站,然後再在台北車站看有那一路公車會到筆者欲去的目的地(台北所有公車站都有指示牌註明沿路所經各站及次序),再轉乘,這樣就可以了。近期台北市範圍擴大了不少,公車路線因而亦增加了不少,路線也經過多次調整,這種方式已經行不通了。筆者現在每要乘公車到一處不熟悉的地方,都要先問好公車路線,有時還要走很遠才能找到適當的公車站,倒很懷念以前那種方式。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4 11: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筆者選了幾首內容有提及台北城門之詩,與大家分享:
●台北城懷古─李添福
戍樓空鎖月黃昏,易代興亡慨不言;雉堞銷除成阆苑,女牆拆毀作名園。當年景色悠悠在,此地風光處處存;追憶撫台歸去後,至今人尚說承恩。
●弔台北省城餘堞─王亞南
鐵道迴環繞大屯,宏模誰復憶戎軒;多情只有當年月,依舊光華照四門。
●台北故城─梁啟超
清角吹寒日又昏,井榦烽櫓了無痕;客心冷似秦時月,遙夜還臨景福門。
●詠劉銘傳─梁啟超
桓桓劉壯肅,六載駐戎軒。千里通馳道,三關鞏舊屯;既今非我有,持此欲誰論?多事當時月,還臨景福門。
●登淡水舊砲台─李本
山頭悄立弔英魂,鎖鑰當年固北門;戰果曾收阿火旦,老樵閒說到黃昏。
●稻江治春詞─連橫
火樹銀燈鬧上元,稻新街上管絃喧;多情惟有春宵月,猶自娟娟照北門。
羯鼓催花春夜長,羽衣舊曲舞霓裳;可憐紅豆相思死,零落天邊桂子香。
怡和巷口夕陽斜,民樂街頭喚賣花;十二珠簾齊捲起,玉樓沉醉美人家。
香國評春春事娛,二分明月勝姑蘇;江山樓上群花放,猶記傳臚唱碧珠。
罨畫樓台蕩客愁,酒旗一一桂林楸;溫泉滑膩山花美,相約湔裙上北投。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5 19:34: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icheonglap 於 2010-5-16 19:28 編輯

萬華的盛衰

台北市的生活水平相較台灣其他縣市高出很多(尤其在住屋方面),但仍有些區的生活水平較台北鬧市遠為便宜的,其中之一就是萬華區(位於現在台北市地圖的西南方)。那一帶舊名為「艋舺」(艋是小船的意思,艋舺意謂小船聚集之地,是漢人依原住民平埔族人對該地區之稱謂“moungar”採取音義皆顧之音譯,moungar在平埔族語中是獨木舟之意),區內有著名的龍山寺,始建於乾隆三年。日治時期艋舺改名萬華(邊界也略有變更),一直沿用至今。艋舺自十八世紀中業以來,就已經是繁華地帶,是台北最早繁榮起來的地區(源於早期有大量福建泉州移民渡海來此聚居謀生,並與從北方乘獨木舟沿淡水河來此地之平埔族人貿易,慢慢發展起來),惟於清政府計劃建城牆之際,卻被劃出城牆之外。後期台灣建省(光緒十一年),省會就設在城中區內,中央政府駐台各部門相繼在城中區開設,因而城中區發展快速起來,逐漸超越萬華區。日治時期拆除城牆,台北繁榮地段逐漸向東擴展。光復後台灣對外交通發展快速,海、空運逐漸發達。從基隆港(在台北東北方)到設於城中區的台北火車站比到萬華火車站近,又機場(松山機場,位於城中區的東北方)與台北城中區的距離也比與萬華區(位於台北市的西南角)的距離近,因而去除城牆後的台北市繁華地段的擴展面向東北,萬華區就走廉價路線去吸引旅客。
萬華也曾是煙花之地(自日治時代開始至1997年),有詩為證:
萬華─袁定華
燈火笙歌喧萬華,吳姬勸酒笑聲譁;龍山寺裏飄流客,北望中原不見家。

即使在今日,黃昏時間在昏黑的街角仍可發現有零星流鶯出沒。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6 19:27:5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有很多「水客」從香港帶貨到台灣出售予當地的「委託行」(專門賣外地貨的商店)或貿易公司(有專門收發「水貨」的),再帶回一點台灣土貨,可賺回旅費有餘。那時候有定期客輪來往港台,乘船比乘坐飛機便宜很多(如:六十年代中期從香港到台灣基隆港的客輪單程票價約港幣75元,而飛機來回票價一套卻要港幣約550元,如一程一程的買,更不止此數),且乘客輪可攜帶更多的貨物,故「水客」多選擇乘船來往港台。當時,很多「水客」到台北後就是住在萬華區的廉價旅館,因而萬華區的委託行也特多。有不少港台兩地的商戶彼此聯絡好需要的貨品,在香港登報徵求「水客」分批為他們攜帶。「準水客」依報載地址上門購貨(可由顧客自由挑選,每項貨品均有列明售價及指定台商收購價,且保證如不兌現,可退貨回款),該等售貨點也可為顧客提供意見,甚至可為顧客設計一份清單(他們非常熟悉台灣方面對每一種貨品容許入境旅客免稅攜帶的數量和限制)。當然,「水客」如果自己有門路,到台後也可自行賣給非指定公司。那時候從事「水客行業」的人很多(尤其在經濟不好的年份),因而這一行亦養活了很多人。當時在台灣最受歡迎的外地貨物就是港製中藥、洋煙(特別是三五牌)、洋酒(特別是XO級別)、化妝品、女姓皮包、洋裝、奢侈品(如照相機、錄音機、手錶等)。
八十年代開始,由於生活水平提升,台灣申領觀光護照出國旅遊的人士漸多,當局又逐步開放居民到大陸探親、投資、旅遊等(當時兩岸沒有直航,都要經過第三地),居民購買外地貨的門路相應增加不少,不一定要到委託行購買;另一方面,乘船來往港台的人漸少(改為乘飛機),導致來往港台之客輪終於停航。帶貨成本增加,需求又減少,「水客行業」因而逐漸式微。近期因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對外來貨品的關稅也就變得越來越低,「水客」早已無法單靠帶貨維生,委託行也幾乎不再存在,萬華區也就更蕭條了。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8 11:15:01 | 顯示全部樓層
幾年前筆者曾在萬華區停留過一星期,住在麒X大飯店(靠近龍山寺,那兒有一捷運站)。舉目所見,該區建築物大多老舊,惟人流倒不少,小吃特多,物價便宜。那兒的「夜市」(專門於晚間聚集經營的小攤檔,以賣食物和日用品為主)也很多,著名的有華西街夜市。筆者每晚都出來逛夜市,在回飯店的途中,有經過一些食店,還可以買到燒餅、油條、豆漿、包子等通常是作為早餐的食物,筆者幾乎每晚都順道買一套燒餅油條(這兒流行燒餅夾着油條一同吃)帶回飯店作「宵夜」,脆脆的,新鮮好吃。黃昏時間,在離飯店不遠的一條街中,筆者發現有賣藝術品的商店舉行拍賣活動,店內約有十多人聚集,店主主持喊價,並提供他個人的鑑定意見,有興趣的顧客互相傳閱被拍賣的古董或藝術品(多是寄賣品或是由客人攜來即場交托拍賣之物品),然後競投,參與的人大多是中年人,幾乎全是男姓。在那兒拍賣的古董或藝術品都不是很高價的,偶有看到有人不時出價。
由台北鬧區到萬華可乘火車或捷運。從台北火車站乘南下的火車,第一站就到萬華。如坐捷運,可於龍山寺站下車。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19 11: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友善的台灣人

筆者每次回台所接觸到的台灣居民都很友善,尤其是年青人,這次也不例外。筆者雖已屆退休之年,但步履仍輕快,一點老態都沒有,內子比我年輕六歲,更不用說,在我們這趟回台小住期間,曾數度乘坐公車(在台北),好幾次都有年青人向我們讓座,這在澳門是比較少見到的(雖然在澳門我也有看到過有乘客讓座給比我老很多的人)。有幾次在街上(包括台北市和台南市)遇到有青年人向我們派傳單(廣告、文藝節目宣傳品等),無論我接或不接,他們都會說聲“謝謝!”
國X醫院附近的路我很不熟,每當出去或回來時常都需要向途人問路或詢問該乘那路公車,每次都得到很熱心的回答。
回澳的那一天早上,我跟內子乘坐公車到台北車站,在公車上向一位乘客詢問開往桃園機場的大巴停站位置,想不到該位乘客說他也在台北車站下車,他願意帶我們去,更難得的是,下車後他還搶着要幫忙我們提最重的那件行李。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20 11: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次回台,由於事前沒法預測得到,會在台灣逗留多久(要視乎內子手術進展情況和手術後之復原情況而定,心想可能會超過一個月),如用澳門旅遊證件回台不能逗留超過一個月,而藉此機會我亦想恢復我在台的身份,我就找回我那已經過期幾十年的台灣身份證和戶口名簿(幸好我還有保存,否則就麻煩多了),到台北經濟文化中心說明情況,他們為我辦理了臨時入台證(一小時多就辦好,要交一張照片,免費),到達台灣機場時在出入境管理局駐機場的櫃台憑臨時入台證辦理正式入台證(照片一張,費用台幣400元,約等於澳門幣100元,約15分鐘辦好),憑正式入台證入境。入境後按規定要在15天內到所屬區之戶政事務所辦理換發新身份證(交照片兩張,免費)和戶口遷入手續(免費,需帶要遷入戶口之名簿),該所採用電子叫號,櫃檯多,手續便利,且感覺到辦事人員認真、有禮。一般換發新身份證15分鐘內就辦好,但因我的情況特殊(等於是「出國四十幾年後第一次回國」),且我上次出境時的所屬戶政事務所不是現在要遷入那一所,需要兩所文件相互傳送多次(用傳真,因舊記錄非經電腦儲存。這種情形若在澳門,一定叫我改天再來),一個多小時才辦好,辦事人員每次離開櫃檯傳送文件或接收文件時都向我交代清楚離檯原因,使我感受良好而不覺得煩躁。身份證換領好後,抽空就到外交部辦中華民國護照(要憑這護照出境),跑到外交部(就在東門旁邊)才知道要到其屬下之「領事事務局」(不在外交部大樓內)辦理護照,還好距離不遠(在濟南路),約走十分鐘就到。申請護照費用台幣1600元(約等於澳門幣400元),需照片兩張(在該處有自動照像機可供忘記帶照片的申請者使用,台幣120元,約等於澳門幣30元,有6張照片),還要繳交國民身份證影印本,現場亦有影印機供申請人使用,每張影印費台幣1元(約澳門幣兩角五分),有義工幫忙不會操作影印機的人士。該處還備剪刀、膠水等用具,確是十分周到。申領護照需要4個工作天,先交費,依收據所列日期(或之後)領證。加快需多交300元(約等於澳門幣75元),兩天就好。無論在戶政事務所或是在外交部領事事務局辦證,都是採電子叫號且承辦人員與申請人都是坐着辦理,承辦人員親切有禮,這種種情況與幾十年前實有天壤之別,使我感驚訝的是繳費時,收費人員竟然會說聲「謝謝」(在澳門我從未聽到過),民主社會就是不同。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25 11: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的榕樹(Banyan)

和華南地區及港澳一樣,台灣的榕樹特多。台灣稱常見的細葉榕為「正榕」,另有一種葉子較大、窄而長的,稱為「雀榕」。筆者這次到台南,在親友的提議下,特地到成功大學校園裡參觀一下那兒的榕樹。台南成功大學面積很大,校園榕樹特多,其中有一區(好像叫「榕園」)的榕樹不只多和大,且很多都有超過百年的樹齡。筆者在澳門松山有看到過一些比較粗大的老榕,都是有不少氣根直垂到地面入土而長成另一樹幹,變成好像有很多株樹連理交加在一起一樣。但成大那一區的老榕全都是氣根短而纖細,沒有一株氣根低垂入土,只有少數氣根圍着數幹而生。有數十棵過百年的老榕樹幹特大,樹身很高,枝葉長成傘狀,樹根在地面上呈半埋半露狀(相間地一段埋藏於土,另一段露出,露出的部份不會凸出很多)、密密麻麻的交織着生長成一大塊像圓地毯,其中有一棵老榕被台北國X綜合醫院選為醫院標誌(取其輪廓形狀),那樹最高處有約十層樓那麼高,遠看很像一把傘,很美。有看到有學生情侶坐在樹下談心。美景當前,賦詩以記,正是:
細翠長年枝葉豐,幹多連理混根同;送涼炎夏遮風雨,高壽雄軀不倒翁。

另在安平港(台南市的一區)有一處景點名為「樹屋」,那兒的榕樹又是呈另一種形狀,比較像港澳的榕樹,氣根多而且沿牆壁生長。「樹屋」原為外商德記洋行貨倉,已荒廢多年,四周的榕樹氣根從屋頂侵入,沿牆壁和棟樑生長擴展,幾乎將牆壁全部遮蓋,像是由樹根構成的屋子,蔚為奇觀。
 樓主| leicheonglap 發表於 2010-5-28 19:53: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leicheonglap 於 2010-5-28 19:56 編輯

參與難忘的兩次宗教活動

此次留台期間,分別在台北和台南有幸參加了兩次難忘的宗教聚會,其中一次屬基督教的,其餘一次是佛教的。
在台北的一次是應親屬邀約共同前往XX教會參加他們的星期天聚會。那教會規模頗大,佔據整座大樓,共有八層,其中二樓是長老(資深的會友經一定程序升為長老)召集室和一些特殊功能室,三樓是聚會場所,八樓是餐廳,其餘各層是辦公室。星期天的聚會通常安排在早上,並有午餐招待(免費,但要預先登記),午餐是自助餐,除餐湯和白飯外,有五六種菜式挑選,有標示牌呼籲切勿浪費。那天的聚會人數頗多,估計有三四百人,甚至有遠自美加和日韓的信眾(於會中由主持人示意,外地來台參加者分別起立自我介紹),最令我感到奇異的是整個聚會的氣氛都很激昂。在澳門我所參加過的基督教聚會中絕大部份都是信徒在台下安靜的聽牧師在台上講道,但在這兒的聚會中,我發覺到聽眾都反應熱烈,不斷與講者大聲呼應。另一方面,講者也頗多,每人講的時間不長,又其中上台證道的人有十來個,大家都顯得非常踴躍,台上與台下通常都一呼百應,絕不像預先有排練過,但又不致亂哄哄的,場面很感人。這教會不但在台灣本島各地有分會,且在國外很多大城市都有分會,組織龐大。對從外地來台的信眾,如有需要,此地教會有接待組(自由報名參加)安排他們到教友家住宿。筆者記得,數十年前也曾在台參加過一些基督教聚會,那時候的情況跟現在很不一樣,也是聽眾在台下靜靜的聽道。筆者深深的感受到,今天的情況,很可能是歷經民主制度的潛移默化而慢慢形成,今天的聽眾不會乖順地坐在那兒了,他們也要積極參與。
筆者另一次參加的宗教聚會是在台南安平,是一次「拜拜」(廟前的公開拜祭活動,在港澳通常叫做「廟會」吧),也是應親屬邀約出席。筆者很久以前在台灣就已聽到過「拜拜」這個名稱,也知道通常在廟的附近當街舉行,筵開過百席,且聞說免費招待路過的行人,只要你敢坐下來,就可以飽餐一頓,但筆者從未參與過,這是第一回。
筆者所參與這次「拜拜」是在安平「觀音亭」(其實是一所不大的廟,但香火一向都很鼎盛)舉行,該天是農曆二月十九日(聞說每年舉行四次,都是在農曆第十九日),席設於廟前及附近街道,佔據了幾條街,估計有一百多席。原來絕大部份參加者都是預先訂席的,訂席前先捐一定數額的香火錢(敝親捐台幣1500元,約港幣375元,包了一席),於開席前到廟拜神,並找一位同伴預先佔位,以免被別人插進。每席約十到十二人,有十來道菜式,除蔬菜、豆、菇類外,都是素菜(如素雞、素牛肉、素豬肉等),並有果凍(jelly)、冰棒作甜品。席間有多位台南市議員(包括國民黨和民進黨議員)到來問候並派發名片要求支持,其中包括現任台南縣縣長蘇煥智,他親自到每席每位派發名片,並握手致意。
梦堂 發表於 2010-6-10 20:52:26 | 顯示全部樓層
大赏。问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澳門中華詩詞學會

GMT+8, 2024-4-20 1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